您的位置:首页 > 汽车及配件 > 汽车用品 > (349)《其它文献记载的蛟龙“瘿冠”》(上)(3)

(349)《其它文献记载的蛟龙“瘿冠”》(上)(3)

luyued 发布于 2010-12-26 21:16   浏览 N 次  
22年的大历史学成果!博主恭侯你们阅读、讨论、支持和批评!

关于蛟龙有“顶饰”的事实,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两部早期的古代文献中看到,读了这些历史文献可以使我们加深对恐龙及其“顶饰”的理解。

例如,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有这样一段重要文献:

有人曰:“苗民”。有神焉,人首蛇身,长如辕,左右有首,衣紫

衣,冠旃冠,名曰:“延维”。人主得而飨食之,伯天下(1)。

然而,这段文献究竟说了一些什么意思呢?其实,它是一个古帝在埃及金字塔护陵湖中豢养蛟龙的故事。文献中的“苗”,就是“茅”字的异写。所以历史上的“三苗”,就是“三茅”的异文。而“三苗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准确的说,就是比喻埃及吉萨三座像尖茅似的金字塔帝陵而得名。因此,“苗民”即指居住于古埃及的中国夏朝人。他们奉祀的“神”,就是“蛟龙”。“蛟龙”长着一颗人头大的脑袋,又生有蛇一样的长颈,身子有车轮那样粗;雌雄常常伸出脑袋在水面上东张西望,远看就象左右各生了一个脑袋;它的皮肤是紫灰色的,头顶上还生有红鸡冠一样的“顶饰”。古人又称它:“延维”。国君若是得到他来奉飨祭祀,就可以称霸天下。

关于蛟龙头上有“冠”的事实,我们又从明朝嘉靖《蕲水县志》上也可以看到。文献说:

鸡公山,治东八里,洪武(1368--1398年)初,有大蛇,其首赤,冠

似鸡,生两翼,作鸡鸣,鸣则雨。乡人以为神,立社祠之。遂不见,因以名

山(2)。

我们看到《蕲水县志》记载的“鸡公山”、“大蛇”、“首赤”、“作鸡鸣”等等,这恰恰都与前面研究过的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记载的“北望鸡号之山”、“有大蛇”、“赤首”、“其音如牛”等等完全一致,如出一辙。因此可以肯定这条“大蛇”非蛇,而是非常像蛇之蛟。而这段文献尤为重要的是记载了“其首赤,冠似鸡”一句,这就说明了它和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记载的“衣紫衣,冠旃冠”一致,从而可以认为:“延维”和“鸡冠蛇”是血源相同的动物。

清人俞鸿渐在《印雪轩随笔》卷一中又记载说,嘉庆24年(1819年)秋,黄河在河南武陟县一带决口,洪水奔涌,村落皆为河泽:

宋家庄有村民踞楼脊以避水,见二物蟠于杨树上,形如蛇,粗如巨

梁,体腻白,间有血色斑纹,首如雉,朱冠翘然,目闪闪深碧色,尾锐于

锥。三日后,随水而去。此为蛟无疑(3)。

这段史料记载的主要内容是:“二物形如蛇”、“体腻白”、“首如雉,朱冠翘然”等,而这些资料基本上又和前面研究过的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记载的“有大蛇”、“白身”、“赤首”等吻合。所以,这二条如蛇的动物都非蛇,而是似蛇非蛇之蛟。

(二)

而关于蛟龙长有“冠”的事实,《庄子·达生》中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史料。不过古人在这里称蛟龙为“委蛇”,文献说:

桓公田于泽,管仲御,见鬼焉。公抚管仲之手曰:“仲父何见?”对

曰:“臣无所见。”公反,诶诒为病,数日不出。齐士有皇子告敖者,

曰:“公则自伤,鬼恶能伤公?……”桓公曰:“然则有鬼乎?”曰:

“有……水有罔象、丘有峷、山有夔、野有彷徨,泽有委蛇。”公曰:

广告赞助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