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汽车及配件 > 汽车用品 > 《绝密会见录》:被埋没了的伪满洲国最高机密 [图组](3)

《绝密会见录》:被埋没了的伪满洲国最高机密 [图组](3)

luyued 发布于 2010-12-26 21:36   浏览 N 次  

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大将就任了第一任日本帝国“特命全权大使”。之后到战争结束为止,先后有菱刈隆、南次郎、植田谦吉、梅津美治郎、山田乙三,共计六任。

根据“日满议定书”,日本政府对“满洲国”的政务指导全盘委任关东军司令官兼“特命全权大使”。因此,外交问题的政务指导权最上级是关东军司令官,但是这份权力应该和“在满日本大使馆”共同行使。而事实上,“使馆”外交官们却被无视,外交事务都是关东军司令官独断专行的。位于“新京”(长春)的“驻满洲国日本大使馆”所谓的馆舍,只是关东军司令部的一个角落。关东军不过是想以这种方式向日本政府表明:外交事务是他们和外交官们共同管理的。

当时,外务省对于军部的独断专行已有了危机意识但又束手无策,所以驻“满洲国”的外交官决心冒险,将绝密情报送往日本外务省,这便是《绝密会见录》诞生的背景。

1933年,栗原正一等书记官向谷东亚局长申报了《绝密会见录》一事。

为了防止一旦被军部发现,能够应对军部的责任追究,外务省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。《绝密会见录》由“驻满洲国大使馆”的参事官或一等书记官发送给日外务省东亚局长,用当时的术语来说,属于“半公信”。也就是说,文件内容一半是公事,一半是私事。因此,发送时不需要经过大使的许可,便可发送给外务省。在“满洲国”的外交官,就是以发送“半公信”的方式躲避了关东军司令官的监视。也因如此,在《绝密会见录》中,凡关东军司令官的谈话,都是写“武藤大使说……”,用“大使”的称呼。

只要写上“大使”,那么就属于外务省的内部问题。不能说是泄露了关东军司令官的情报,因此不能算泄漏军事机密。



栗原正、谷正之和《绝密会见录》

在阅读《绝密会见录》过程中,一天,一张印有“在满特派全权事务所”的公用信笺引起了我的注意。

我仔仔细细地读了起来,读完之后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。

这张公用信笺是1933年1月10日,“驻满日本大使馆”向日外务省发送的信函。发送人是“驻满日本大使馆”事务方面的负责人栗原正一等书记官。收件人是外务省的谷正之东亚局长。信函是这样写的:

武藤大使现每月逢一与执政(溥仪)及国务总理(郑孝胥)举行定期会谈。鉴于此会谈内容深入涉及诸般问题,因此执政对会谈内容的泄露极为防范,连室外的侍卫官都被下令退到远处,执政府的专任翻译也不得在场,唯独林出书记官被许可同席。

由于会谈内容涉及满洲国的现状及将来,当然会谈到帝政问题以及对中国的外交原则等重要问题,想必是一份重要资料。就连关东军参谋等人也迫切想知道会谈内容,但未经大使批准,会谈内容一概不得告知。从今日起将会尽力向阁下呈送每一次会谈内容。关于严守秘密,对外当然如此,即使对于省内(外务省),也望仅给非常有必要的人作为参考资料。

这封信函,明确地写下了记录《绝密会见录》的目的。这份记录正是日本外务省用来窥探溥仪和在“满洲国”的关东军动向的情报。溥仪和关东军司令官的会谈内容,是连关东军参谋都渴望到手的极其重要的情报,外务省为了收集这些情报,利用了溥仪对“驻满洲国大使馆”书记官林出的绝对信任。

在外务省被允许阅读《绝密会见录》的,只有外务大臣、次官和东亚局长三人。

广告赞助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