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--靖边县“万丰泉现象”调查
luyued 发布于 2010-12-26 21:13 浏览 N
次
| 时间:2006年06月27日10:06 | ion?id=243961529" target="_blank"> 我来说两句 | |
|
|
走进万丰泉,和谐发展的景象映入眼帘:一条笔直宽敞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,两侧矗立着红砖碧瓦、别致典雅的17幢欧式小别墅,村落四周绿树成阴,花草纵横,一条条道路、一个个农家小院整洁干净,院落美化,人畜分离,整个村庄呈现出“村在绿中,房在园中,人在景中”的美好画图。 万丰泉是靖边县红墩界镇尔德井村的一个村民小组,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,靖边县城北30公里处,与五胡十六国时期大夏国都遗址统万城毗邻。这个过去穷得“叮当响”的村庄,现在却成为靖边县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2005年,万丰泉村民小组农民人均产粮由2003年的800多公斤增加到2500公斤,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950元增长到10000元,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,被人们誉为“万丰泉现象”。 万丰泉村民小组是怎样一心一意谋发展、全力以赴奔富裕、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难题的呢?6月上旬,记者来到这里,看到这里的发展变化确实令人感奋。 由穷变富增强自身“造血功能” 万丰泉曾经怎么“穷”,村支部书记王贵喜最有“发言权”。他说,这里自然条件差,四望黄沙,不产五谷,是“天生”的一个穷村落。万丰泉人世世代代过着居土窑、行沙路、烧柴禾、靠天吃饭的穷困生活。虽然农村改革以来,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,老百姓终于摆脱了贫困,越过了温饱线,但由于受传统的生产、生活条件所限,脆弱的生态环境依然困扰着万丰泉村民小组以及尔德井村的发展。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,水、电、路建设滞后,信息闭塞导致群众思想观念落后、科技意识淡薄,农民收入多年徘徊在900元左右。受经济发展的制约,村容村貌难改变,人居环境难改观,村民生活质量难提高。这里粪土乱堆,厕所乱建,脏水乱倒,家禽家畜乱跑。人穷志短,村里懒汉多,醉汉多,不思进取的人多,偷盗现象时有发生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