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汽车及配件 > 汽车 > 真佛密語 如何去除杂念 蓮花寶藏 (转)

真佛密語 如何去除杂念 蓮花寶藏 (转)

luyued 发布于 2011-04-14 08:58   浏览 N 次  

◎如何去除杂念
莲生活佛问莲海法师:「你是几月从佛光山来?」
莲海法师答:「三月二十六号」。
莲生活佛:「哦!三月二十六,刚好三个月。」。
今天跟你讲的比较重要,我们上个礼拜讲禅定,禅宗跟密宗都是一定要禅定,一定要从「定」著手。很多人在修行当中,每个人遭遇到的就是说,那个杂念不能去除,其实杂念能够去除,一下子能够去除的,就是大根器;一般人做不到。慢慢在修当中是有它的方法。我当初也有这个问题,我最早的时候也是有这个杂念不能去除,但现在根本就从来没有想到杂念这个问题。
按照密宗裹面,大手印裹而有三个层次。第一个层次就是「断念法」,就是有念头出来的时候马上把它打断,杂念出来的时候马上把它打断,这个是很难。因为人一有念头出来马上打断,但是,一下子连打断都会变成念头,很本是止不了,所以第一个问题是断念,能够断念马上就开悟。
禅宗讲那么多,其实都是在断念。好像有一个人听到这个竹子的声音,他就开悟了。竹子的声音,听到声音。他本来想一个问题,突然间听到另一个声音的时候,就把这个念头止掉了,所以他就开悟了。原来,禅就是要止,止住的止。好像有人在念佛,突然间跌倒了,他就开悟了。什么原因让他开悟?因为,他知道这是止,一止他就开悟了。断念就是止,大根器的人才能够止,一般人是没有办法达到这个境界。
另外,先把它止,止不了就用「纵念法」,放纵,就是纵念法。不要理它,不要理它这个杂念,什么杂念你都不理,有来就让它来,走就让它走,很自然,就是纵念。先断念,断不了,就变成纵,放纵它,不理它。
放纵久了,这个念头又不会止,永远在那边,那你就去「观念法」。就是去看这个念头,这个念头你要看成跟你无关,这也是另外一个境界,就是说,止念没有办法止,断念没有办法断;那么就是放纵它、不理它。不理它,再养成你自己去仔细的去看你这些杂念,这也是一个法。
在密教里面用的是「替代法」,就是用观法,你观想佛菩萨的庄严来止掉你的杂念,这也是一个方法。
我以前用的方法,第一个是「呼吸法」,用呼吸。你观你的呼吸,呼出去,进来,呼出去,进来,呼出去,进来。然後,再观想你呼吸的颜色,这是利用呼吸。
呼吸裹面还有一个频率,就是说代表了三种意义,第一个是呼吸,利用呼吸;第二个是利用它的频率;第三个是利用它的理念。理念、呼吸、频率合一,然後入定。用你的理念、呼吸跟频率三种合一进入定。
那么理念是什么呢?理念就是理性的想念,理性的想念就是「观法」,这个密教裹面教它这样子观。那么,呼吸是什么呢?呼吸就是你在运用你的气息调节。那么频率是什么呢?就是你的金刚咒。用这三个方法互相训练,久而久之,你就人三摩地。
现在有人问我:「你如何入三摩地?」我每一次在定中都能够进入禅,都能够入定。你也修很久,我相信,你也知道,到最後连呼吸,有时候不要应用呼吸,不要应用频率,不必用理念,你自然一坐,很自然就入定。因为你这三种用习惯了,方法、招式用了等於没有用这三个招式,你也同样可以入定,这样子的功夫成熟了,你入三摩地就容易。禅宗也是要用这个方法,密教也是要用这个方法。
呼吸、理念、频率这三个合一,才容易入三摩地。我用的就是这三个方法,应用成熟了,很容易地,你不要去注意这三个方法,你也能够入定。这个方法呢,当然要摸索,根多人摸索很久,始终用不来,这要花好几年的功夫。
所以,人家讲一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一直到了超出四禅天以外,到无色界,甚至於进入四圣界,都是用这三个方法。
下一次,明天,再跟大家谈这个呼吸、理念,还有频率的问题。
嗡嘛呢呗咪吽。



◎如何入三摩地
入三摩地有三个方法,第一个是呼吸,第二是个是理念,第三个是频率。其实,这一个合起来讲,也等於是一个。我们假如是太用力,太用力量要入三摩地,有时候是没有办法进去的,没有办法入三摩地,因为你用的力量太大,想要断这个杂念反而断不了,始终在那边翻滚,一直不停。
太用力没有办法入三摩地,没有办法变成微息.,变成粗息,就不容易变成细,就不容易入三摩地。但,太放松了,你完全很轻轻松松,什么都不想,什么都不理,这样子,太放逸、放松,又容易睡著,就是昏沈。所以,入三摩地是在用力跟放逸之间,用力跟放松之间,是.个平衡的学问。
我自己在这方面,从「巴拉」一注:地名,那边,一宜到现在,在做平衡的工作。这调制跟平衡的工作,将近做了十几年,到最後我发觉,就是要把用力跟放逸的中间要调得刚刚好,就很容易入三摩地,就入定。这必须要经过反覆的练习,很长久很长久的练习。我在「巴拉」的时候就是练这个功夫,一直练很长久很长久。
你太用力了,杂念不容易断而且不容易人三摩地,因为呼吸都是粗的。你太细了,完全放逸;身心完全放松,就睡著了。所以,睡著的,要威武一点;太威武的,要轻松一点。刚刚好是一种平衡的学问,也就是「中观」。
像我们做人也是一样,你太守戒了,太执著於戒了,就是太用力了,会变成执著。那么,你完全放逸、放松了,随随便便,又变成松散,就是放逸,反而流於世俗。两者的中间就是「中观」。不能太守戒,但是也不能太放逸,就是这个学问。对於完全不守戒的,要叫他戒;对守戒守得太紧,你要叫他松。这是佛菩萨讲的,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情,都是要「中观」,不能太用力,也不能太放松,三摩地可以入。
我,学到现在,学会了平衡之学。只要很安静,我在持咒当中,念珠子当中,就巳经入定了;不必说要在人三摩地的时候,我在持咒的时候就巳经入定。出定以後摇铃,在回向当中我也在定中。现在是随时随地,也可以入於定。我只是注意一下呼吸,把它调匀,一直很微细地进入心裹面,然後把一切杂念变成单一,单一化无。再注意一下进来的颜色,息很微细,然後,注意一下呼吸的颜色,一下子就进入定中。马上旋转,马上有这个光明法流从顶上灌入,从脚底流出,就一直在转,这个就是「转法轮」。
很多事情,成办一些事,就在「转法轮」裹面就成办了,你不必说特别去求佛菩萨帮助什么人讲了一大堆,没有用的!因为你法轮只要一转,马上就有成就出来,所有的神通自然流露,根本你不需要做些什么事情,你不过在定中而巳。你跟宇宙的愿海打成一片的时候,就是在转法轮,就是在成办一切的事业。
所以,他们讲神通,其实,那里有?根本是你进入了毗卢性海,你只要入了定,进入昆卢性海,一切自然成就。随业流转,一切自然成就,就是这样子。那有特别是说我要怎么样?怎么样?没有!根本从来没有。是我们把事情跟佛菩萨讲,讲完你再入定。在定中自然法轮就旋转,完全在旋转,一直在转。
我现在入定,很快,一闭眼,一数呼吸,一观想呼吸的颜色,呼吸越来越细,越来越细就在定中。一下子就进去,一下子就出来,就变成一种平衡,能够很平衡。以前,我不能达到这样子,在「巴拉」的时候还是不能,但现在可以了。这个功夫就是进入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到无色界,然後再成为罗汉。不过,这个东西!平衡,你一定要学得很好。中观、平衡、一念不起,一直到无念,你就融人在光海裹面。没有门,但是很微细,你进入微细,就达到精一,把精一再分散,就在光海。所以,我自己有保证,我自己说:「当我要死的时候,我只要眼睛闭著,好,然後呢,我进人微细的呼吸裹面,然後精神集中一下,入於定中,马上就可以超脱。」
但是,假如有痛苦加在你的肉体上面,当然是比较困难。很多人是病业很重,在死的时候很痛苦,那个时候,就比较难了!假如你在痛苦当中,你的业巳经消尽了,在你临死的一刹那,求佛菩萨加持,再利用你平时修练来的定功,就很快可以成佛,可以往生,这是一定的。最糟糕的就是说,突然间死了,来不及数息,来不及做定功。或者是说你自己肉体很痛苦,好像分裂一样,那时候,比较难做定功。最重要的,我们平时就是要学习入毗卢性海,做定功,一、二、三、四禅到无色界,成为罗汉,到菩萨、成佛!
我用的方法,我跟你讲,是很简单,呼吸,观想出、入息的颜色,入息的颜色是白的,出息的颜色是黑的,然後利用频率,利用理念。
以前,我观想的时候,还按照顺序来,好像是说,这个菩萨缩小,移到我的顶上,由中脉进入:心轮莲花开,中间有「」字,然後,这个佛菩萨坐在我心中莲花,再放大,一弹指顷立刻变成本尊,本尊就是自己,自己就是本尊,然後入於定中,这也是一个观想的方法,但是现在根本就不必了。
现在,就是注意一下呼吸,观想进来的呼吸的气是白色的,洁白的,出去的气是黑色的,入白出黑,入白出黑。呼吸愈微细,按照它的频率来振动,进入微细、精一,入毗卢性海。
好好做看看,不会很难啦!我摸索了十几年,就是这样子。我入於定中,马上有法流充满,好像瓶子入水。空瓶子,水灌下去就是满,完全全身充满了灵气。刚才呢,全身还有一团火烧.火烧,从丹田烧起来,把自己的头颅统统烧掉,然後烧两只手,把两只手统统烧掉,再来,火往下走,两只脚统统烧掉,烧光,就是全身都在火堆裹面,然後,一烧就没有了。没有了─就入於毗卢性海。这就是一种功夫,我摸索了十几年,就这样子。
以前,密教教我们的是,像阿弥陀佛来了,化成一点光明。很小的光明,移到顶上,然後,从中脉进去你的心轮开,中间有一个「」字。你要把心变成这样子的形状,跟华盖一样那样子形状,中间有一个「」字,那么,阿弥陀佛就坐在那个「」字上面。然後呢,他很小,然後,慢慢变大、变大、变大、变大,变得跟你形体完全一模一样,观想自己就是阿弥陀佛,一弹指顷就变成阿弥陀佛!这就是一个理念的观想。理念观想自己变成本尊,再放光运内功,自己变成光明一片就融入了。这是密教理念的观想,跟呼吸、跟频率一起作用入三摩地。
今天讲的是很重要的口诀。
嗡嘛呢呗咪吽。

广告赞助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