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汽车及配件 > 汽车 > 春光无限游木渎

春光无限游木渎

luyued 发布于 2011-04-18 21:41   浏览 N 次  

位于太湖之滨的木渎古镇 ,虽然不属江南五大古镇,但与江苏昆山的周庄、浙江桐乡乌镇一样闻名遐迩。4月12日,我们学校组织退休教师去江苏木渎一日游,在春光无限中徜徉于木渎古镇,欣赏水乡风情,寻觅历史的踪迹,实在是一种享受。

天气晴朗,风和日丽,气候宜人,车行高速公路,随着导游的介绍,我们走进了时光隧道。“往事越千年”,相传春秋末年,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,在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,并增筑姑苏台,“三年聚材,五年乃成”,木材源源而至,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,“积木塞渎”,苏州西郊山麓的这个小镇便由此而得名。如今“换了人间”,我们将走进木渎,撩开她那神秘的面纱。

一下车,一股浓郁的水乡风情扑面而来。桃红柳绿,小桥流水,具有园林特色的亭台轩榭,小巧玲珑,呈现在我们面前的,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江南山水画。江南水乡,木渎实以园林见长。明清时期,姑苏地区的私家园林中,坐落木渎的竟有30余处。据导游介绍,康熙三次南巡、乾隆六下江南也均下榻于此。遥想当年的气派,木渎也无愧于“吴中第一园林古镇”的美誉了。既然如此,那就我们循着古人的足迹,在明媚的春光中漫步木渎,去体味江南园林中那一番庭院深深、幽然如诗的景象。

漫步古镇,我们跟着导游,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,踏进了 古镇内名气最大、造园艺术最高的园林——严家花园。这座古老的园林,饱经历史的沧桑,已几经易主。导游告诉我们,严家花园的第一代主人,为乾隆年间的苏州大名士沈德潜。道光八年,此园被木渎诗人钱端溪买下,取名“端园”。光绪二十八年,端园又转让给木渎首富严国馨。严氏买下端园后,由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率能工巧匠重新修葺,成为江南一大名园。中国私家园林的设计思想多源于《周易》,崇尚天人合一,大师麾下的严家花园更是将“人居自然”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。后院花园依季节主题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个小园,并分别植以不同的花木:春园玉兰亭立、杨柳轻逸;夏园碧水青天、荷风四面;秋园丹桂夹道、秋菊争艳;冬园小桥流水、梅香浮动。各小园中又有长廊连贯相通,让人漫步其间,处一季而通晓四季,加之亭台楼阁错落其间,假山池沼相互映衬,让人无论驻足何处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,无怪乎港台众多剧组也千里迢迢来此拍摄取景。漫步园林,令人感慨万千:无论达官贵人,还是历史名人,都随着岁月寿终正寝了,只有这古老的亭台和曲折的回廊,似乎还在诉说着历史,唯有建筑艺术才是不朽的!

当我还沉浸在历史的遐想之中时,导游已经将我们领进了古松园。这里是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的蔡少渔的旧宅,因后花园中有一株高逾十米、龄过五百的明代罗汉松而得名。古松园前宅后园,正厅亦以“古松堂”为名,其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,以喻“八音联欢”,加之厅中多以书法对联装点,可谓是音韵皆俱,不能不令如注的游人,对这位颇有文化底蕴的财主刮目相看。古松堂的后花园占地不大,亭台轩榭却错落有致、一应俱全。最别具一格的应该算是园中的双层雕花长廊,立于其上,视野开阔,远眺可见灵岩山日暖松青。长廊曲折蜿蜒,若在廊间小楼抚琴,定会“绕梁三日、不绝于耳”。绕过曲折回廊,俯视庭院,一棵廊边古老苍劲的古松,拔地而起,参天挺立。面对古松,我沉思着,莫不是它常年在这番“小楼丝竹佳音、青山含黛美景”中修身养性,才得以“延年益寿、 矍铄苍劲”的吧!

从“古松堂”出来,沿着小街往前走,走过一座小石桥,走进一条小巷,我们来到了位于下塘街,“临河伴书香”的榜眼府第。府第主人冯桂芬是清代道光二十年一甲二名进士,俗称榜眼。抬头看见,屋檐上方居中有一只造型逼真的螃蟹,上方还塑着两朵菊花。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,导游告诉我,“螃蟹”在苏州方言中与“榜眼”谐音相似,两朵菊花表明是“一甲二名”。冯桂芬得名字听起来似乎是个女子,因为他生于桂花芬芳之时,故名“桂芬”,他师承林则徐,是晚清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家,故当地人人也称其宅为“榜眼府第”。冯宅门对胥江,面水的码头上,依风水起一白墙以挡煞气。宅内最具特色的是位于南花篮厅的书斋,室内案牍笔墨俱全,所有长窗、短窗、隔扇的堂板和夹堂板上都镌以诗文图画,这一细节实在是画龙点睛,顿时让榜眼府书香门第的气质彰显无遗,只是窗上的油漆已经斑驳脱落。遥想当年冯桂芬退隐归乡后在此著书述志,窗外桨声欸乃,堂内墨韵书香,颇有“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它春夏与秋冬”的意境。除书斋外,另一镇宅之宝应属楼厅东侧廊壁上长约十米的石刻——《姑苏繁华图》。此图以清人徐扬在乾隆年间所绘的《盛世滋生图》为蓝本,由木渎民间雕刻家所作,流畅地刻在八块首尾相接的灵岩山砚石上。石刻线条细腻隽永,将前来观赏的游客带进了当年江南富庶的胜景。站在“榜眼府第”前,我不觉对这位早已作古的文人叹息不止,遥想当年,榜眼及第时是何等风光,其才气也气冲斗牛,他满腹经纶,空怀报国之志,却只能面对胥江隐居于野,倒是如今,还有这川流不息的游客,尚能对寿终正寝的他肃然起敬,这也许是他活着的时候未曾料到的!

离开榜眼府第,我们来到了位于山塘街明月寺旁的虹饮山房。这里是木渎现今修复的私家园林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林,原为清初文人徐士元的居所,据说乾隆下江南每游木渎,必先在此弃舟登岸、入园游历。因而,当地都习惯称虹饮山房为韩隆的民间行宫。封建社会天子入民间,即便微服,也难免流露皇家的秉性,虹饮山房的“春晖楼”便是极好的一例。过了厅堂,一座高大宽敞的二层古戏台俨然立于中庭,两侧建以抚廊,应是当年皇帝和大臣们品茗听戏的佳处。不过对于戏台搭建的缘由,当地却有另一种说法:据传,园主徐士元非常孝敬父母,为讨二老欢心才搭了这个台子,每逢春秋佳日,必请戏班来为父母助兴。无论建造的初衷如何,纵观木渎的私家庭院,也唯独虹饮山房能有这般气派来印证“民间行宫”的称号了。漫步园中,春晖楼东西各有一园,西园“秀野园”以水为中心,九曲回廊环绕其周,临水而建的秀野草堂现为圣旨珍藏馆,内藏清代10位皇帝的20道圣旨真迹,甚至还有特别防伪的七彩锦缎圣旨,真可谓是“皇恩浩大入虹饮”了。东园“小隐园”原为主人生活起居而设,幽静雅致。至清末,这“小隐园”一度为刺绣皇后沈寿的故居,一尊沈寿的塑像摆放在故居,让人们瞻仰膜拜。

广告赞助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