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汽车及配件 > 汽车用品 > 中国汽车维修市场分析(2)

中国汽车维修市场分析(2)

luyued 发布于 2010-12-26 21:17   浏览 N 次  

汽车维修行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被纳入行业管理以来,大致经历了市场混乱——政府强控——渐入正轨——逐步放开这四个阶段。

经历这些阶段后,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种经济成分、多种经营模式共存,并且是多渠道、多层次的汽车维修市场。简单的说,就是形成“4S(含特约)店+大型综合维修厂+低档路边店”并存的格局。但是大多数汽修企业经营不景气,有的甚至濒临倒闭,多数汽车维修企业不具备竞争力,汽修市场存在着维修方式陈旧、经营模式落后、维修人员素质差、缺乏网络化管理、缺乏品牌度、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。

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,使得相对正规、形象好的“4S”汽车服务模式,曾经一度攻城略地,在行业内所向披靡。然而,这种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的问题,“4S”店近年来扩张势头明显放缓,疲态初现。中国的市场广度、地域差异、车型的多样与分散已经决定了“4S”模式不能代表汽修业未来的发展方向,行业的格局还没能达到“大局已定”。

汽车“后市场”的大“蛋糕”已经切开,摆在我们面前的有最大的2块:全国420亿元/年的汽车用品和400亿元/年的维修业务。全行业的人都对这个巨大的诱惑跃跃欲试,却不知如何下手。从餐饮、电器等行业我们得知,要想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,最有效的手段是——“连锁”或规模化的联盟。

第二部分 快修连锁模式

一、快修连锁产生背景

谈起”快修连锁”,有必要先了解一下“连锁经营”这种经营模式的“前世今生”。连锁经营1858年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,是大工业生产和流通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,兼具了大机器工业生产和传统商业特点两个方面优势,由于其实现了经营过程的标准化、集中化、专业化和简单化,所以自问世以来就发展迅猛,现在已成为商业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式。把连锁经营模式嫁接到汽车维修业也开始于西方,快速发展时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。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。作为美国大型的汽车配件经销商,在2002年全球“Fortune 500”排名第235位的NAPA(National Automotive Parts Association,美国国家汽车配件协会)以特许加盟的方式发展了汽车快修养护连锁店1.05万家,星罗棋布的分布在全国50个州,顾客到那里为自己的爱车做维修保养就和去快餐店一样方便,所以NAPA、AC Delco等汽车快修连锁在美国被称作汽修业的“肯德基”、“麦当劳”。在汽车用品、耗材行业中,也主要通过连锁专卖店的形式销售产品,如3M等。

就在不少人士在为中国汽修行业下一步将走向何方而迷茫时,在上海、深圳、北京、沈阳、成都等大中城市,一批装修统一、颜色醒目、标识新颖的汽车“快修连锁”店悄然出现在社区、街道等居民、商业聚集区,成为汽修业一道新的风景。“快修连锁”初现中国是在1998年,NAPA化身“蓝霸”杀入北京市场。随后,德国博世BOSCH、美国AC Delco等快修连锁品牌纷纷抢滩中国。从2001年开始,国内有一定行业背景和经济实力的企业也先后涉足“快修连锁”,短短几年时间,就涌现出了“强生快车手”、“中车快修”、“新焦点”、“百援”、“置信精典”等几家颇有名气的汽车快修连锁企业。比如上海市场目前汽车快修连锁品牌达到了30个,连锁店面超过120家。

二、快修连锁的发展优势

“快修连锁”初涉中国市场不仅没有“水土不服”,反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,体现了其一定的发展优势。

1、“快修连锁”有经营模式上的先天优势

投资方面:目前在我国汽修行业唱主角的“4S”店动辄投资数千万元,而“快修连锁”店投资一般在20-50万之间,投资风险大大降低。

市场份额方面:“4S”模式只能维修某一固定品牌,市场容量有限。“快修连锁”模式没有品牌限制,市场占有份额多。

共享资源方面:“快修连锁”模式的配件由连锁总部统一供应,资金周转快,昂贵的检测诊断设备可以共享等原因,经营成本必然降低。“4S”模式的配件库存及供应、检测设备必须由厂家指定配置,成本较高。同一品牌的不同“4S”店往往属于不同的投资者,它们之间没有战略联盟,资源没有共享,只有相互竞争。

广告赞助商